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3200余名南僑機工為抗戰(zhàn)筑起“不沉的補給線”

2025-08-03 15:11:12 閱讀量8792 字數(shù)2227


在位于瑞麗市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紀念館內(nèi),一本封面暗紅、字跡泛黃的護照靜靜陳列,封面上“武吉巴梭路43號”的字樣清晰可辨,這是南僑機工陳昭藻的護照,這個地址,正是1938年成立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總部所在地。


“這本護照不是我父親一個人的,它是320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集體歸國的見證?!标愓言宓呐畠宏愡_婭說,看到這本護照,眼前仿佛浮現(xiàn)出1939年那群毅然告別安逸、奔赴祖國的背影。


在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,人們重溫歷史、緬懷先烈 陳飛 攝


集結:三千赤子應召歸國


“南僑機工全稱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,他們是‘小人物’匯聚蓬勃之力的典范?!睂δ蟽S機工歷史有著深入研究的云南師范大學夏玉清教授介紹。


抗戰(zhàn)初期,海上通道被日軍切斷,緊急建成的滇緬公路成為連接印度洋與中國大后方的“生命線”,承擔著國際物資轉運的重任。


然而,國內(nèi)嚴重缺乏懂駕駛、會維修并能與盟軍溝通的技術人才。危急時刻,愛國僑領陳嘉庚發(fā)出征募通告,南洋華僑青年踴躍響應。


3200余名南僑機工應召回國,他們放棄優(yōu)渥生活,駕駛卡車穿越槍林彈雨,讓滇緬公路“活”起來,為抗戰(zhàn)筑起“不沉的補給線”。


“他們不僅運輸軍需、藥品,搶修車輛,還將中國的桐油、豬鬃運到海外換取外匯?!毕挠袂逭f,“這條生命線維系著盟軍軍火輸入與中國戰(zhàn)略物資出口?!?/span>


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內(nèi)的陳嘉庚雕像 陳飛 攝


行動:生死線上的運輸


從新加坡到昆明,氣溫、環(huán)境的變化令機工們難以適應,滇西肆虐的瘧疾、鼠疫更讓很多人病倒。“加之雨季塌方、道路泥濘和日軍轟炸,每一公里都可能是生命的終點?!毕挠袂逭f。


陳昭藻與同伴回國后,經(jīng)短暫培訓即奔赴緬甸仰光汽車裝配廠。陳達婭介紹,美國工程師當時提出6人一組,一周裝配一輛車的工作計劃,但她的父親和同伴們在暴雨中淋著干,酷暑里光膀干,一天能裝4輛車?!八麄兿胫熬€急需軍火,多裝一輛,勝算就多一分?!标愡_婭說。


陳昭藻和同伴還帶回了數(shù)十箱工具,尤其是當時先進的汽車無損傷磁粉探傷機。“當?shù)峋捁飞系目ㄜ嚂円贡捡Y時,這臺儀器可以用來檢測汽車零件上肉眼難以發(fā)現(xiàn)的金屬疲勞裂痕?!标愡_婭介紹。


類似故事比比皆是:王文松放棄南洋英國汽車公司總工程師的高薪,帶著徒弟和技術回國;第三批回國的南僑機工總領隊劉貝景,不僅是馬來西亞的高學歷人才,而且其產(chǎn)業(yè)遍布當?shù)?,同樣義無反顧來到云南;還有女扮男裝回國的李月美……


“這份情懷純粹堅定,閃耀著維護和平、追求公平正義的人類共同價值?!毕挠袂逭J為,這源于海外赤子深厚的文化自覺,“他們在海外堅守華文教育、傳統(tǒng)節(jié)慶與家國信仰,方能在民族危亡時迸發(fā)不假思索的救國勇氣?!?/span>


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內(nèi)的雕塑 陳飛 攝


銘記:豐碑無聲英魂長存


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內(nèi),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巍然矗立,守護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戰(zhàn)記憶。


瑞麗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張自達介紹:“紀念碑由老機工林福來的義子林曉昌先生于2005年自費籌建,為了讓世人銘記這段歷史?!?/span>


2015年抗戰(zhàn)勝利70周年之際,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作為公園二期工程落成。“為按時完工,工人們晝夜不停施工,大家都說這是在用南僑機工精神建館。”張自達說,“南僑機工回國參戰(zhàn),是華僑史上的豐碑,是華之魂、僑之光,我們要將這里建成世界華人華僑的精神家園?!遍_館那天,103歲的老機工翁家貴坐輪椅前來,看著館名牌匾一直點頭,很是欣慰。


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建成后,大批機工后人前來吊唁。


紀念公園內(nèi),蔡長世的故事令人動容。新婚僅3個月,蔡長世就離開家人到南洋謀生。祖國危難時,他義無反顧地回國,1940年犧牲于滇緬公路,但妻子楊牡丹并不知情,懷有身孕的她在福建苦等70多年,臨終時叮囑孫子,一定要找到爺爺。2018年,蔡家后人終于在云南省檔案館找到祖父的機工登記表。紀念碑前,蔡家后人將奶奶的遺照與爺爺?shù)恼掌旁谝黄鸺腊?。“多年的等待,在這一刻終于團聚了。”張自達說。


“還有老機工黃迎風,當年的工作是英語翻譯。離家前,他將隨身的鋼筆留給女兒黃良妹?!睆堊赃_介紹,多年后,黃良妹從海南來到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公園參觀,將一直帶在身上、珍藏多年的鋼筆捐贈給了紀念館。黃良妹說:“我一直用這支筆讀書、寫字,現(xiàn)在我將鋼筆留在這里,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南僑機工的故事?!?/span>


2019年,復旦大學將紀念館設為教學基地,并在校園內(nèi)舉辦了一次南僑機工相關圖片實物展。本來原定3天的展覽,因反響熱烈延至7天。


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 陳飛 攝


傳承:赤子丹心永不褪色


陳達婭在父親去世后才了解到父親的過往。2000年,陳達婭和3位健在的老機工重走滇緬公路,再一次刷新了她對這段歷史的認知?!耙宦飞?,老機工翁家貴跟我說,達婭,你爸爸曾經(jīng)在這里待過;達婭,你爸爸曾經(jīng)在那里工作過。直觀地了解到父親當時工作的地方,讓我對父親有了新的認識。”陳達婭說。


在惠通橋邊,南僑機工羅開瑚深情呼喊:“同胞們、戰(zhàn)友們,歷史不會忘記你們,我們來看望你們了?!?/span>


從滇緬公路歸來,陳達婭一頭扎進了追尋南僑機工歷史的事業(yè)中。


她走訪當時健在的機工及遺孀,梳理史料,打造情景組歌《南僑頌》并赴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巡演,講述南僑機工歷史;編著《南洋請聽我說》等書籍……


“這個群體所承載和代表的精神,任何時代都需要?!标愡_婭說。今年初,她攜女兒同臺演講《“僑”牽著我》。她說:“盡管世間再無南僑機工,但他們的故事會一直講下去,精神將代代相傳。”


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.gif

來源/云南日報

責編/和真羽
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?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
24小時網(wǎng)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88-5112277 舉報郵箱:LjrmTS@163.com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掃碼轉發(f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