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憶陳勇同志——發(fā)現平凡中的精彩(三)他用心、用情、用力開展扶貧工作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!

2019-04-29 18:48:53 閱讀量57492 字數1529

  

牛尾山藥馬上就可以下地種植了、成群的蜜蜂已經忙碌山間開始采蜜了、新建的幼兒園今年九月就可以開學了……雖然進駐永勝縣六德鄉(xiāng)北華村委會僅4個月的時間,但永勝縣檢察院司法警察、駐永勝縣六德鄉(xiāng)的扶貧工作隊員陳勇用心、用情、用力開展扶貧工作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而他所留下的業(yè)績正如他留在北華的腳印一樣遍布整個山村。【微信用戶請點擊頁面左下方“閱讀原文”觀看此條新聞視頻】

左一為陳勇


當記者來到北華村委會時,北華村委會村務監(jiān)督委員會主任九榮才正在查看村里一棟三層教學樓的建設情況,他告訴我們,北華村委會有350戶1420人,90%都是傈僳族,他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,像他一樣的大學生在村里屈指可數。教育的落后,讓北華的貧困代際傳遞現象特別明顯。細心而又善于思考的陳勇發(fā)現了北華教育落后的根結所在。

北華村委會村務監(jiān)督委員會主任 九榮才:由于基層設施相對滯后了,交通不方便,外來流動人口也很少,所以地方上用的都是傈僳語,就是用方言、少數民族語言來交流。7歲的孩子根本聽不懂漢話,陳勇就總結出一個結論就是北華教育為什么上不去,主體就是輸在起跑線上。

整個北華村委會沒有一所幼兒園,村里的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就直接進入小學,外來的老師不會傈僳語,而村里的孩子又聽不懂漢語,這讓北華的基礎教育陷入了困境。


北華村委會村務監(jiān)督委員會主任 九榮才:我們交流了以后,他整理了一份報告,反映能不能建幼兒園:一解決語言障礙的問題;二讓他們懂得學習的習慣;三學會作息時間,讓他們養(yǎng)成習慣。

在陳勇和工作隊員的多方爭取下,如今幼兒園正在加快建設中,今年九月份,幼兒園就能如期開學,全村的適齡兒童都能上幼兒園了,到他們上小學時語言再也不會是障礙,在教育上孩子們也不會再輸在起跑線上了。不久的將來,村里也能走出更多的大學生。

用心去發(fā)現問題、用力去解決問題、用情去為老百姓辦實事,在北華駐村的每一天,陳勇都是這樣做的。北華村委會地處高寒山區(qū),地廣人稀,土地的出產一直較低,以至于多年來村民們辛勤耕作,卻依然在貧困線上掙扎。群眾要擺脫貧困,產業(yè)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在充分了解北華村委會的實際情況后,陳勇和同事們多方聯系和考察,提出了在北華村委會發(fā)展牛尾山藥和中蜂養(yǎng)殖。

北華村委會中蜂養(yǎng)殖管理員 谷學高:人民群眾窮了,所以他們給我們養(yǎng)了這個蜂,一窩蜂每年賺1100元,5窩每年5000多元。 


工作隊員還告訴我們,種植牛尾山藥的村民都已備好,種苗也已經到位,只等時令一到,牛尾山藥就可以種下去了。

北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第一書記 李宗華:中蜂產業(yè)覆蓋了52戶建檔立卡戶,牛尾山藥產業(yè)覆蓋了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,這兩項產業(yè)的實施必將為我們北華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帶來很好的經濟收入。


北華村委會村務監(jiān)督委員會主任 九榮才:就結合產業(yè)和教育這兩塊,他提出那些意見以后,我們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啟發(fā)。目前一部分已經實現了,產業(yè)也布下去一部分,房子也起起來了。

現在,在北華村委會的冬瓜坪水庫邊,由陳勇牽頭引進的260箱蜜蜂已經在水庫邊安下了家, 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,每家都有5箱蜜蜂。這些都是檔立卡貧困戶擺脫貧困的希望。而這一切,陳勇都已經看不到了,2019年1月29日晚,陳勇因突發(fā)疾病不幸去世,年僅36歲。他倒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,為脫貧攻堅事業(yè)傾盡所有的熱情。



記者/閔志龍   秦文靜   責編/李   橋  李    鐵

監(jiān)制/和紅軍   和麗星   總監(jiān)制/馬   湘

新聞熱線/0888—5122344

?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

(發(fā)稿編輯:本臺報道)
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?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
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88-5112277 舉報郵箱:LjrmTS@163.com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掃碼轉發(f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