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988年“木材換人才”的寧海之約開始,先后有200多名教師從海安來到寧蒗支教……

2019-06-01 19:51:24 閱讀量138375 字數(shù)1652

一方是位于黃海之濱的江蘇省海安縣,一方是地處小涼山的寧蒗彝族自治縣。兩地相距數(shù)千里,卻因教育牽起了一段深厚的情緣。31年來,海安縣一批批支教老師先后走進小涼山,一磚一瓦壘起教育的橋梁,徹底改變了小涼山教育落后的面貌,讓一個個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彝家兒女走出了小涼山,成為了社會的棟梁。

眼前這位正在給同學上課的老師叫李忠東,是來自江蘇海安的一名支教老師,他帶的高三畢業(yè)班即將面臨高考,作為班主任的李忠東這兩天更多的是在幫同學們查缺補漏,做高考的最后沖刺。

寧海民族中學教師 李忠東:向規(guī)范要分數(shù),通過規(guī)范答題來提高學生的成績。當然來到最后,我們會重視學生的心理,各個方面的調(diào)試,讓他們以更好的狀態(tài)進高考,參加高考。

在學生眼中,李忠東老師學識淵博,教學方法靈活、不死板,最重要的是,李忠東老師不會讓他們覺得高高在上,更像是指引自己探究知識的朋友。

寧海民族中學學生 孔園評:雖然是師生,但是我們可以平等地交流,說出彼此想說的話。除此之外,李老師還一直對我們進行勵志教育,他鼓勵我們用迎難而上的精神去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。

今年已是李忠東到寧蒗支教的第六個年頭。當初他也知道到寧蒗支教會有很多困難,但是作為一名教師,到最需要的地方去,也是他從教的初心。

寧海民族中學教師 李忠東:來就是一種使命,必須做這個事,不可能虎頭蛇尾,不可能中途就放棄了,這就是當時的承諾,必須要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兌現(xiàn)。

海安老師到寧蒗支教,李忠東并不是個例,為什么江蘇海安的老師會來到邊遠落后的小涼山支教?這還得從“寧海之約”說起。1988年深感教育落后的寧蒗縣與海安縣簽署了為期10年的《海安縣與寧蒗縣教育合作協(xié)定書》,這就是 “木材換人才”的“寧海之約”。

寧蒗縣教育黨工委書記 楊鋒元:我們的優(yōu)勢是木材,中國教育(好的)是江蘇海安,他們是教育前線,他們也需要木材,所以我們用木材換人才這么一個模式,引進海安老師來辦教育。

1988年8月,35名海安骨干教師來到小涼山,開啟了寧海之約的先河。同年9月1日,以寧蒗、海安兩縣縣名的第一個字命名的“寧海中學”在寧蒗縣建成開學。從此,遠隔千山萬水的云南寧蒗和江蘇海安,完成了跨越時空的牽手,也開啟了寧蒗教育蝶變的之路。

寧蒗縣教育黨工委書記 楊鋒元:從合作第三年開始,我們的中考成績就排名前位了,中考的狀元也在我們寧蒗的寧海中學。

“寧海模式”的成功促進了寧蒗教育的發(fā)展。目前寧蒗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(zhì)量穩(wěn)步上升,中考、高考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前茅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從第8輪開始,寧海合作辦學由“輸血式”支教逐漸變?yōu)椤霸煅健敝Ы?。通過海安支教老師培訓寧蒗當?shù)氐慕處煛=谈咧袣v史的劉毅就是海安老師一手培養(yǎng)起來的。

寧海民族中學歷史老師 劉毅:他們無私的付出,他們對孩子們的關(guān)心,對孩子們前途的關(guān)心,這些方面對我的影響是比較大的。作為高一的班主任,我也會用他們以前教過我們好的一些方法。


記者 于烈鷹:在寧蒗寧海民族中學的校園當中,有這樣一塊江蘇海安老師支教紀念碑,從1988年開始到現(xiàn)在,先后有200多名教師從海安來到寧蒗支教,他們拼搏奉獻,接續(xù)奮斗,把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送入了更高學府,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。


寧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原寧海民族中學學生 朱天國:通過他們的努力,讓我考上了中專,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,讓我有了多方面的選擇,他們的敬業(yè)精神也直接影響了我。


寧海民族中學副校長 蔣柏森:260名海安教師,先后進行了九輪接力,由隨機的插入式支教,到精英管理輻射支教,累計培養(yǎng)了兩萬多名合格的初高中畢業(yè)生,輸送了一萬多名大中專生,很多畢業(yè)生如今成了寧蒗建設的生力軍。

現(xiàn)如今,昔日“木材換人才”的寧海之約已經(jīng)有了全新的注解,但不變的是一批又一批奔赴小涼山支教的海安教師,他們一棒接一棒,仍在支教的路上接續(xù)奔跑,用拳拳赤子之心,續(xù)寫著寧蒗小涼山支教的新篇章。

寧海民族中學教師 李忠東:這是幾代人的火炬?zhèn)鞯轿覀兪掷?,我們要把這個火炬要傳遞好,而且要把這個火炬燃燒得越來越旺,無愧于自己的使命 不枉此行。

(發(fā)稿編輯:趙奇旺 李楊 于烈鷹 )
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(zhuǎn)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?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
24小時網(wǎng)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88-5112277 舉報郵箱:LjrmTS@163.com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(zhuǎn)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掃碼轉(zhuǎn)發(fā)